旧版回顾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人才培养
 
  精品课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人才培养->精品课->正文

文学院省级优秀课《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简介

2015年06月08日 10:32  点击:[]

一、课程的历史沿革及在本专业的定位

中国古代文学是长春师范大学最早开设的本科基础课程之一,该学科于2002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是长春师范大学的重点学科,也是长春师范大学首批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我院古代文学学科是全校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专业之一,自建校以来,该学科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教学上,自1994年被评为省级优秀课,期间通过了两次复评,荣誉保持至今。多年来,本学科通过任课教师的不懈努力,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并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历史跨度为从先秦至近代。其基本内容包括文学史和作品选两大部分。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分四学期九段学完。一、先秦文学42学时,秦汉文学30学时;二、魏晋南北朝文学32学时,隋唐五代文学40学时;三、宋金文学44学时,元代文学28学时;四、明代文学32学时,清初至清中叶文学32学时;近代文学8学时,总共288学时。设置本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知识与能力兼顾,重在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分两套教材《中国文学史》与《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讲授时文学史与文学作品同步进行,但有侧重,元代文学前侧重作品分析,元代至近代侧重文学史的讲授。每一阶段都有重点、难点,重点一般都是各阶段主流文学,如: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难点则与重点重叠,诸子散文、诗经、汉赋、唐诗、唐代散文、宋诗、元杂剧、明清传奇。解决办法是重点讲透,练习足够,名篇记熟,评论独到,难点讲明,要点记清。例如先秦散文文史哲不分,元明清戏曲文学艺术融为一体,单讲文学是难以讲透的,则应多角度多方面分析。讲先秦散文上升到文化学层面。而戏曲的本位是戏—角色扮演、故事和曲—角色演唱歌词和音乐伴奏,戏为视觉艺术,曲为听觉艺术。不讲唱腔,难明声腔剧种,播放古典戏曲是行之有效之法。诗经是黄河流域诗歌。楚辞是楚地民歌,涉及地域文化。国风以北地凤扬比兴,楚辞以楚地事扬象征。汉赋以歌功颂德或讽喻谏为己任,以大为美,以铺张扬厉为风尚。陶渊明诗情景事理浑融,平淡自然,凝炼醇美。唐诗主情富有昂扬情调。宋词主理,精深细致,宋词写心,自然流露真情。诗文贵含蓄,词贵浅俗流露。讲诗文需深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将词曲可将心比心,以我心解他心。明清小说有两类,一类是时代累积型,参与创作者多,故主题思想复杂,重在讲清结构内容,另一类是作家独创型,艺术手法独特,重在讲艺术成就。

四、课程特色

1.具有优良的教学传统。自1978年设立长春师范学院中文系至今,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设置已有29年,29年里,先后有赵福海、郭长海等一批国内知名的研究昭明文选及近代文学及秋瑾研究的专家学者在此执教。在他们的带领下,经过几代教师发奋努力,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严谨、厚实、规范、创新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为新一代课程负责人所继承,并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正在发扬光大。

2.体系博大,内容丰厚。中国古代文学课从先秦两汉到近代近2000年,时间跨度大,涵盖诗词、散文、辞赋、戏剧、小说等多种文体,涵盖面十分丰富。课程分布时间为三个学期,是中文类课程课时最多的一门课。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师资队伍的特点:力量雄厚,实力强劲。

3.教学、科研一体化。中国古代文学是长春师范大学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该学科是一个教学科研型学科,正高职教师在担任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同时,还承担本科教学任务。本科教学的内容始终逼近学术前沿,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的学术内涵,这个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都起着重要作用。

五、课程地位

中国古代文学在吉林省同类学科中是占有一定优势的,尤其是《昭明文选》与选学研究;中古文学和文论研究及明清小说研究等方面,在全省同类课程的教学中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在某些研究领域处于领先行列。

六、课程规划

1.巩固和强化本课程科研与教学一体化的特点,继续寻找基础知识传授和学术创新的最佳契合点,加大科研成果转化教学内容的力度,增强本课程教学的学术性。

2.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以学生有效地接受知识、强化能力为中心来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文字的显示、口头语言的表达上精雕细刻,力求完美精致,适于学生接受。

七、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本门课程以文本传授为主,并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近年来,大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将背诵与识记古典名篇作为课程考察内容;开设古典诗词创作选修课,培养同学用古汉语写作的能力;课堂讨论等。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了古文鉴赏的方法,拉近了人学和文学的距离,并将学到的知识很好的运用到了实践中,为走上教学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教学计划

本课将按照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宋辽金文学;元明清、近代文学三个大段依次讲授。总学时:212学时。第一学期72学时,周学时4;第二学期76学时,周学时4;第三学期64学时,周学时4。

九、教学团队:

杨萍,教授,1965年1月出生,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省级优秀课和院级精品课的负责人。主要讲授宋元明清文学史、元明清文学史、明清小说研究等主要专业课程。主持三项省级课题,并参与其他七项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十六篇,其中两篇发表在学术核心期刊《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和《长白学刊》上;其他几篇均发表在省级学术期刊《吉林师范大学学报》、《长春师范学院学报》等刊物上;主编了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学生必背诗词名句学习辞典》、《直挂云帆济沧海》、《蓬门今始为君开》等著作,其中论文《清代女性词中女性意识的觉醒》获第三届长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吉林省文学学会一等奖,论文《科学发展观与高校人才培养》获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十届优秀成果三等奖。

王大恒,副教授,1973年生。200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主要讲授中国文学史、《诗经》研究、《史记》研究、中国古代诗歌史等课程。参与撰写并出版的学术著作有《文学教程》、《纪晓岚评点唐诗》、《纪晓岚评点宋诗》等,在《东北师范大学学报》、《文艺争鸣》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及参加完成各类项目十几项。

姚晓娟,讲师,1979年12月出生,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先秦文献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为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主要讲授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先秦诸子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等专业课程。主持并参与6项校级及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5篇发表在《华夏文化论坛》、《兰台世界》等核心学术期刊上,其余发表在省级学术期刊《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长春师范学院学报》、《剑南文学》等刊物上;主编了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巴蜀文化》、《管子译注》等著作,参编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汉语》教材一部。

刘竞飞,讲师,1976年生,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为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工作,讲授唐宋文学史、元明清文学史课程。曾参与清代地方旧志的整理工作,有著作数种出版。

孙浩宇,讲师,1978年生,河南卫辉人。本科、硕士、博士依次就读于东北师大中文系、西南师大、吉林大学。中国文选学会会员,吉林省诗词学会会员,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主持多项省级课题,发表有《文选序“戒”说》、《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新解兼谈“羡鱼”二说》、《吴质与“建安七子说”》、《谈纳兰性德诗词的“关东题材”及其民族文化心理》等论文及散文随笔若干。

张铁慧,副教授,1970年生。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古文字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主要讲授文字学等课程。有《〈文选〉嵇康赠答诗略论》、《试论萧统诗歌观在昭明文选嵇康诗中的体现》、《〈文选•答宾戏〉折射的汉代文人情绪》、《〈文选•西京赋〉蕴含的汉代文化气息》等多篇论文在CSSCI及省级刊物上发表,并曾主持《〈昭明文选〉嵇康诗研究》、《〈文选〉汉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十、课程特色

具有优良的教学传统。自1978年设立长春师范学院中文系至今,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设置已有29年,29年里,先后有赵福海、郭长海等一批国内知名的研究昭明文选及近代文学及秋瑾研究的专家学者在此执教。在他们的带领下,经过几代教师发奋努力,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严谨、厚实、规范、创新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为新一代课程负责人所继承,并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正在发扬光大。

体系博大,内容丰厚。中国古代文学课从先秦两汉到近代近2000年,时间跨度大,涵盖诗词、散文、辞赋、戏剧、小说等多种文体,涵盖面十分丰富。课程分布时间为三个学期,是中文类课程课时最多的一门课。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师资队伍的特点:力量雄厚,实力强劲。

教学、科研一体化。中国古代文学是长春师范大学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该学科是一个教学科研型学科,正高职教师在担任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同时,还承担本科教学任务。本科教学的内容始终逼近学术前沿,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的学术内涵,这个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创造意识都起着重要作用。

十一、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分两套教材《中国文学史》与《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讲授时文学史与文学作品同步进行,但有侧重,元代文学前侧重作品分析,元代至近代侧重文学史的讲授。每一阶段都有重点、难点,重点一般都是各阶段主流文学,如: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难点则与重点重叠,诸子散文、诗经、汉赋、唐诗、唐代散文、宋诗、元杂剧、明清传奇。解决办法是重点讲透,练习足够,名篇记熟,评论独到,难点讲明,要点记清。例如先秦散文文史哲不分,元明清戏曲文学艺术融为一体,单讲文学是难以讲透的,则应多角度多方面分析。讲先秦散文上升到文化学层面。而戏曲的本位是戏—角色扮演、故事和曲—角色演唱歌词和音乐伴奏,戏为视觉艺术,曲为听觉艺术。不讲唱腔,难明声腔剧种,播放古典戏曲是行之有效之法。诗经是黄河流域诗歌。楚辞是楚地民歌,涉及地域文化。国风以北地凤扬比兴,楚辞以楚地事扬象征。汉赋以歌功颂德或讽喻谏为己任,以大为美,以铺张扬厉为风尚。陶渊明诗情景事理浑融,平淡自然,凝炼醇美。唐诗主情富有昂扬情调。宋词主理,精深细致,宋词写心,自然流露真情。诗文贵含蓄,词贵浅俗流露。讲诗文需深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将词曲可将心比心,以我心解他心。明清小说有两类,一类是时代累积型,参与创作者多,故主题思想复杂,重在讲清结构内容,另一类是作家独创型,艺术手法独特,重在讲艺术成就。

本门课程以文本传授为主,并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近年来,大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将背诵与识记古典名篇作为课程考察内容;开设古典诗词创作选修课,培养同学用古汉语写作的能力;课堂讨论等。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了古文鉴赏的方法,拉近了人学和文学的距离,并将学到的知识很好的运用到了实践中,为走上教学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二、参考文献

1《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中国文学史》社科院文研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3《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4《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郭预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5《中国古代文学史》郭预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6《中国文学史》章培恒,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7《中国文学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8《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中华书居1961。

9《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0《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张少康、刘三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1《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2《中国文学加大词典》(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曹道衡、沈玉成,中华书局1996。

13《中国古代文体概论》褚斌杰,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4《中国分体文学史》赵义山、李修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5《中国文学》第一分册杨公骥,吉林人民出版社1957。

16《先秦文学史》褚斌杰、谭家健,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17《古神话选释》袁轲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8《山海经校注》袁珂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9《诗经注析》程俊英、蒋见元,中华书局1991。

20《春秋经传集解》(晋)杜预集解,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21《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1981。

22《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0。

23《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60。

24《老子注释及评价》陈鼓应,中华书局1984。

25《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中华书局1983。

26《荀子简释》梁启雄,中华书局1956。

27《韩非子集释》陈奇猷集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28《战国策笺注》张清常、王延栋,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

29《屈原集校注》金开诚等,中华书局1996。

30《屈原辞研究》,金开诚,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31《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文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32《两汉大文学史》赵明,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33《全汉赋》费振纲,北京大学出版社

34《司马相如集校注》朱一清、孙以昭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35《史记》,中华书局1975。

36《史记选注汇评》韩兆琦,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

37《汉书》,中华书局1975。

38《论衡集解》刘盼遂集解,古籍出版社1957。

39《张衡诗文集校注》张震泽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086。

40《两汉文举要》高步瀛,中华书局1990。

41《乐府诗集》郭茂倩,中华书局1979。

42《古诗十九首集释》隋树森集释,中华书局

43《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编,中华书局1962。

44《中国中古文学史》刘师培,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45《中古文学史论》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6《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中华书局1996。

47《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述略》穆克宏,中华书局1997。

48《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49《汉魏六朝赋选》瞿蜕园,上海古籍出版社

50《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胡国瑞,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51《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萧涤非,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52《魏晋文学史》徐公持,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53《南北朝文学史》曹道衡、沈玉成,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54《北朝文学史》周建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55《三曹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56《曹植集校注》赵幼文,人民文学出版社

57《王粲集》俞绍初校点,中华书局1980。

58《阮籍集校注》陈伯君校注,中华书局1987。

59《嵇康集校注》戴明扬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60《陆机集》金涛声校点,中华书局1982。

61《搜神记》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1979。

62《陶渊明集》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979。

63《谢灵运集校注》顾绍柏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64《鲍参军集校注》钱仲联增补集说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65《谢宣城集校注》曹融南校注集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66《沈约集校笺》陈庆元校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

67《江文通集会校》(明)胡之骥注,李长路、赵威点校,中华书局1984。

68《何逊集校注》李伯齐校注,齐鲁书社1111989。

69《庾子山集注》(清)倪璠注,许逸民校点,中华书局1980。

70《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71《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72《诗品》陈延杰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73《文选》中华书局1974年影印。

74《水经注》王国维校,袁英光、刘寅生整理标点,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75《洛阳伽蓝记校释》周祖谟校释,中华书局1963。

76《颜氏家训集解》王利器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77《古小说钩沉》鲁迅校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

78《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编,中华书局1962。

79《唐代文学演变史》李从军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80《唐代文学史》乔象钟、陈铁民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81《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1999。

82《隋唐文学史料学》陶敏、李一飞编,中华书局2001。

83《唐诗百话》施蛰存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84《唐诗学引论》陈伯海著,东方出版中心1988。

85《全唐诗举要》高步瀛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86《全唐文举要》高步瀛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87《唐诗品汇》陈伯海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88《卢照邻集》、《杨炯集》徐明霞点校,中华书局1980。

89《骆临海集笺注》(清)陈熙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90《陈子昂集》徐鹏点校,中华书局1980。

91《王右丞集笺注》(清)赵殿成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92《孟浩然集》(明)朱警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93《李白集校注》朱金城、瞿蜕园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94《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詹锳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

95《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刘开扬编注,中华书局1981。

96《岑参集校注》陈铁民、侯忠义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97《王昌龄诗注》李云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98《钱注杜诗》(清)钱谦益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

99《杜诗详注》(清)仇兆鳌注,中华书局1979。

100《杜诗心解》(清)浦起龙撰,中华书局1977。

101《韩昌黎诗系年集释》钱仲联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02《张籍诗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

103《白居易集笺校》朱金城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04《元稹集》冀勤点校,中华书局1982。

105《柳宗元集笺释》王国安笺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06《刘禹锡集笺证》瞿蜕园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07《樊南文集》(清)冯浩详注、钱振伦、钱振常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08《李商隐诗歌集解》刘学锴、余恕诚集解,中华书局1988。

109《樊川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10《樊川诗集注》(清)冯集梧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

111《韦庄集》向迪琮校订,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12《花间集校》李一氓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13《南唐二主词》王仲闻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114《西昆酬唱集》王仲荦注,中华书局1980。

115《欧阳修文集》,中华书局2001。

116《梅尧臣集编年校注》朱东润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17《苏舜钦编年校注》傅平骧、胡问涛校注,巴蜀书社1991。

118《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

119《王荆文公诗笺注》(宋)李壁笺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

120《苏轼文集》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6。

121《苏轼诗集》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2。

122《东坡志林》王松林点校,中华书局1981。

123《曾巩集》陈杏珍、晁继周点校,中华书局1984。

124《陈与义集校笺》白敦仁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25《陆游集》,中华书局1976。

126《诚斋集》,《四部丛刊》本。

127《范石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28《辛稼轩诗文笺注》辛更儒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29《陈亮集》邓广铭点校,中华书局1987。

130《永嘉四灵诗集》陈增杰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985。

131《文天祥全集》熊飞、漆身起点校,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

132《遗山先生文集》,《四部丛刊》本。

133《元遗山诗集笺注》麦朝枢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134《全宋词》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65。

135《词话丛编》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86。

136《乐章集校注》薛瑞生校注,中华书局1994。

137《珠玉词》胡思明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38《六一词》李伟国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39《东坡乐府编年笺注》石声淮、唐玲玲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140《小山词》王根林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41《淮海居士长短句》徐培均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42《东山词》钟振振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43《清真词》吴则虞点校,中华书局1981。

144《李清照集校注》王仲闻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45《稼轩词编年笺注》邓广铭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46《放翁词编年笺注》夏承焘、吴熊和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47《陈亮龙川词笺注》姜书阁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148《龙洲词》王从仁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49《姜白石词编年笺注》夏承焘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50《吴梦窗词笺释》杨铁夫笺释,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

151《后村词笺注》钱仲联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52《须溪词》萧逸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53《花外词》吴则虞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54《竹山词》黄明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55《山中白云词》吴则虞校辑,中华书局1983。

156《宋词三百首笺注》上彊村民重编,唐圭璋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57《唐宋词选释》俞平伯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58《宋代散文研究》杨庆存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159《全元戏曲》王季思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160《元曲选》(明)臧晋叔编,中华书局1958。

161《元曲选外编》隋树森编,中华书局1959。

162《董解元西厢记校注》凌景埏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163《六十种曲》(明)毛晋编,中华书局1958。

164《元本琵琶记校注》钱南扬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65《全元散曲》隋树森编,中华书局1964。

166《元诗选》(清)顾嗣立编,中华书局1987。

167《元文类》(元)苏天爵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68《明诗别裁集》(清)沈德潜、周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69《明文海》(清)黄宗羲编,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

170《郁离子》(明)刘基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71《归震川集》(明)归有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72《焚书》、《续焚书》李贽撰,中华书局1975。

173《袁宏道集笺校》钱伯诚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74《张岱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175《全明散曲》凌景埏、谢伯阳编,齐鲁书社1995。

176《三国志演义》(清)毛伦、毛宗岗评点,中华书局1995。

177《新列国志》(明)冯梦龙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178《水浒全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

179《第五才子书水浒传》金人瑞评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180《水浒后传》(清)陈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181《西游记》(明)吴承恩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182《封神演义》(明)许仲琳、李云翔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183《新刻金瓶梅词话》(明)兰陵笑笑生作,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184《古今小说》(明)冯梦龙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

185《警世通言》(明)冯梦龙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

186《醒世恒言》(明)冯梦龙编,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

187《拍案惊奇》(明)凌濛初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88《二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89《型世言》(明)陆人龙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190《明人杂剧选》周贻白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91《汤显祖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92《汤显祖戏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93《亭林诗集汇注》王蘧堂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94《南雷集》黄宗羲著,中华书局1962。

195《王船山诗文集》王夫之著,中华书局1963。

196《吴梅村全集》李学颖集评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97《纳兰词笺注》张草纫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98《长生殿》徐朔方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199《桃花扇》王季思等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200《聊斋志异》(汇校汇评汇注)张友鹤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01《阅微草堂笔记》纪昀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02《儒林外史》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

203《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04《镜花缘》李汝珍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205《惜抱轩诗文集》姚鼐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06《龚自珍全集》,中华书局1959。

207《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

208《人境庐诗草笺注》钱仲联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09《饮冰室合集》林志钧编,上海中华书局1936。

210《晚清文选》郑振铎编,上海书店1987。

211《近代诗钞》钱仲联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212《近代词钞》严迪昌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

213《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生编选,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

214《三侠五义》石玉昆述,上海亚东图书馆1925。

215《儿女英雄传》文康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216《官场现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17《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18《老残游记》刘锷,中华书局195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