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这个着力点,培养能够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创新教育为核心,坚持“强基础、重能力、扬个性”的育人理念,依托国家和省级一流专业及重点学科,支持各学院设立学行创新班。“学行”二字取自校训“学无止境,行为师表”。
学院根据发展需要设立“学行拔尖创新班”“学行创新班”和“学行双语创新班”。
设置学行创新班的专业须为国家级一流学科专业或省级一流学科专业(包括特色高水平学科),可以根据学科专业基础、优势和特色,设立本科专业创新班。
每类创新班学生人数不得超过35人。
选拔程序:
(1)在新生入学后,从开设专业中直接选拔;
(2)在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期末面向开设专业所在学院公开选拔;
各学院在制定招收创新班招生方案时,要明确采取何种方式选拔学生,选拔结果要公示3个工作日,无异议后报教务处备案。
5.学行创新班的培养方式如何?如何才能再次进入创新班?
创新班实施滚动培养,在滚动培养管理中出现空缺名额时,创新班所在学院可以选择空缺培养,也可选择再次选拔补充,再次选拔面向对象须与首次招生选拔范围一致。可在第2和第4学期(其他时间不选拔补充,只出不进)开学初两周内从同年级学生中择优选拔。补充选拔结果要公示3个工作日,无异议后报教务处备案。
滚动培养选拔程序如下:
(1) 由主办创新班学院发布补充选拔方案,发布前报教务处备案,补充选拔方案须明确具体考核形式;考核形式由创新班专业专家工作组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创新班培养目标自行决定;
(2) 学生依据补充选拔方案个人提出申请;
(3) 创新班专业专家工作组对学生进行统一考核测试,重点考核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学业水平。
(4) 考核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录满为止。
创新班的日常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和学生管理由所在学院负责;创新班实施专业班主任与辅导员双重管理机制,选聘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一般应具有博士学历,负责指导学生专业发展、学习进程、科学研究规划和职业规划等工作,安排优秀辅导员负责创新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日常管理及学生生活与活动的指导。
另外,创新班会安排高水平的教师授课。创新班的授课教师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均由教学经验丰富、热衷教学改革的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校内外专家学者或行业专家及各级教学名师担任。
7.学行创新班的教学方式和授课方式与普通平行班有何不同?
1)制定单独的创新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创新班专家工作组应结合创新班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及特点,参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出适合本学科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
(2)实行小班授课。创新班学生原则上单独开班授课;加大英语教学授课比例,鼓励使用经审核许可的外文原版教材。
(3)优先开放实验室。为提高创新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院优先面向创新班学生开放各类教学、科研实验室,以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可选择优秀的创新班学生,提前进入科研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4)开展协同培养。鼓励和支持创新班所在学院与校外高水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等协同培养,突出科教协同育人和行业协同育人,加强实践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8.学行创新班的课程考核方式与普通平行班有何不同?
创新班的课程考核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提高达成度标准,适度提高考核难度;原则上每班至少有2-4门及以上专业核心课程实施考教分离。
(1)创新班学生在奖学金评定上单列,设立一、二等奖学金,满足条件的学生均可获得。除满足学校奖学金评定的基本条件外,必修课学年平均绩点必须在3.0以上方可申请奖学金。
(2)为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在校期间,选派创新班学生到国内、国外(境外)高水平大学进行创新训练、交流学习或参加学科竞赛、学术会议、教师科研的人数占班级人数的50%以上。
(3)创新班学生满足入团条件时优先推荐入团。
(4)创新班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图书资料借阅和发表学术论文等方面享受研究生同等待遇。
(5)学校从教学经费中,按照每班5万元/届给予经费支持,经费可用于创新班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学术会议、交流学习差旅费等,具体细则由各学院在创新班招生方案中明确。
创新班实行学生退出机制:创新班学生资格实行动态管理,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学院须将其转出创新班,安排到相同或相近的其他专业班级继续学习。
(1)累计两门必修课程考核不及格者;
(2)连续两个学期排在本班末位且平均绩点在3.0以下者;
(3)对创新班教学方式方法不适应,本人自愿申请退出者;
(4)有违纪行为,受学校处分者(因受处分调整出创新班的学生,处分撤销后不再调入);
(5)学院认为不适宜继续留在创新班学习,由学院和班主任出具书面意见并经学校创新班管理领导小组审核同意者。
创新班专业所在学院,每年秋季9月15日前须提交上一学年各年级创新班工作总结(毕业班的提交4年的工作总结)至教学质量研究与评价中心;总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办班基本情况、学生学业成绩、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科竞赛、取得各种荣誉、校内外专家或行业评价、办班特色与创新、存在问题与建议等。
文字编辑|王 韵